【扬长而去是什么意思】“扬长而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离开时表现得非常从容、自信,甚至带有一种高傲或不屑的态度。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某种情境下主动离开,不带一丝留恋或后悔。
一、总结说明
“扬长而去”字面意思是“大模大样地离开”,强调的是离开时的姿态和情绪。它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冲突、失败或尴尬局面时,选择以一种高傲、冷漠的方式离开,表现出一种“我走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态度。
该成语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尤其是在叙述事件时,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或表达某种情绪。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扬长而去 | 
| 拼音 | yáng cháng ér qù | 
| 结构 | 联合式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描述某人离开时的从容、高傲或不屑态度 | 
| 近义词 | 漠然离去、昂首而去、头也不回 | 
| 反义词 | 留恋不舍、依依惜别、迟迟未决 | 
| 出处 | 出自《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后广泛流传 | 
| 例句 | 他被老板批评后,气愤地扬长而去,再也没回来。 | 
三、使用注意
1. 情感色彩:虽然“扬长而去”可以表示自信或洒脱,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带有贬义,暗示说话者对这种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2.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成年人的行为,尤其在职场、家庭或社交场合中较为常见。
3.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形容孩子或小孩的离开,否则可能显得不合时宜。
四、总结
“扬长而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以一种高傲、从容的方式离开。它不仅表达了动作,还传达了人物的情绪和态度。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