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救药什么意思】“无可救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已经到了无法挽回、无法挽救的地步。它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通常用来表达对某种状态或行为的绝望感。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无可救药 |
| 拼音 | wú kě jiù yào |
| 解释 | 形容事情或人已经到了无法挽回、无法拯救的地步。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未尽善,然亦不可谓之无补也。若夫贪污者,乃天下之大害,岂非无可救药乎?”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已到极坏的地步,无法改变。 |
| 近义词 | 无药可救、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
| 反义词 | 有救、可救、可挽回 |
二、使用场景
| 场景 | 描述 |
| 人际关系 | 如朋友沉迷赌博,家人常说“他已无可救药”。 |
| 工作表现 | 部门管理混乱,老板可能说“这个项目已无可救药”。 |
| 心理状态 | 某人长期抑郁,他人可能感叹“他已经无可救药了”。 |
| 社会现象 | 对某些社会问题感到无力,可能会说“这种风气已无可救药”。 |
三、使用注意事项
- “无可救药”语气较重,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不宜用于夸奖或鼓励他人,容易让人感到被否定。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四、总结
“无可救药”是一个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成语,表示某人或某事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可以用来表达无奈或失望,但也要注意使用场合和语气,避免过度贬低或打击他人。了解它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