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旷神怡意思】“心旷神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心情非常愉快、轻松,精神状态良好。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自然环境中或经历某些美好事物后所感受到的愉悦与宁静。
一、
“心旷神怡”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为:“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意思是: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那喜悦真是洋洋洒洒啊。
该成语主要表达一种豁达、开朗、舒适的心理状态,常用于描写自然风光、艺术作品或美好情境带来的愉悦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心旷神怡”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欣赏美景、阅读好书、听音乐或与朋友共处时的愉悦心情。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心旷神怡 |
拼音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出处 | 《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 |
含义 | 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美好环境或经历中的愉悦心情 |
近义词 | 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神清气爽 |
反义词 | 心烦意乱、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
适用场景 | 自然风景、艺术欣赏、休闲活动等 |
使用频率 | 中等,常见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
三、使用建议
“心旷神怡”虽然是一种较为文雅的表达方式,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它更适合用于正式写作、文学作品或对语言有一定要求的场合。如果是在口语中,可以选择更通俗的表达方式,如“心情很好”、“特别开心”等。
总的来说,“心旷神怡”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学会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