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的意思和含义】“忝”是一个较为文言的汉字,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文、成语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出现。它常用于表达自谦之意,表示自己在某种身份、职位或荣誉面前感到愧疚或不配。本文将从字义、用法、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基本含义
“忝”字的基本含义是“辱、愧”,多用于自谦,表示自己没有资格或能力担任某种职位或获得某种荣誉,但因某种原因不得不接受,因此感到羞愧。
- 本义:有愧于某事,感到羞耻。
- 引申义: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够资格或能力不足。
二、常见用法与解释
词语 | 含义 | 举例 |
忝列 | 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感到惭愧 | “忝列门墙”:指自己有幸进入某人的门下学习,感到荣幸又自愧不如。 |
忝居 | 表示自己占据某个职位,感到无能为力 | “忝居要职”:指自己虽然身居重要职位,但内心感到不安。 |
忝为人师 | 自谦称自己为他人之师,表示自己不够资格 | “忝为人师,不敢妄言教诲。” |
忝承 | 表示接受某种荣誉或恩惠,感到惭愧 | “忝承厚爱,感激不尽。” |
三、使用场景
1. 自谦场合:如在写信、致辞或自我介绍时,表达对自身能力或地位的谦逊。
2. 古文或正式文体:常见于古代文献、公文、书信等书面语中。
3. 成语或固定搭配:如“忝列门墙”、“忝居要职”等,已成为固定表达。
四、与其他字的区别
字 | 含义 | 与“忝”的区别 |
谦 | 谦虚、谦逊 | 强调态度上的谦虚,不涉及愧疚感 |
愧 | 羞愧、内疚 | 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不一定是自谦 |
忝 | 自谦、愧疚 | 多用于表达对自己身份或地位的不自信 |
五、总结
“忝”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汉字,主要用作自谦之词,表达自己在某种身份或荣誉面前感到不配或羞愧。其常见用法包括“忝列”、“忝居”、“忝为人师”等,多见于正式或文言语境中。了解“忝”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忝 |
拼音 | tiǎn |
部首 | 心(或部首结构复杂) |
基本含义 | 自谦,表示愧疚或不配 |
常见用法 | 忝列、忝居、忝为人师、忝承 |
使用场景 | 自谦、古文、正式文体 |
与其他字区别 | 与“谦”“愧”不同,更强调自责与不配感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忝”虽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意义。掌握其含义有助于提升对古文和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