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颖而出中的颖意思】在汉语中,许多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深刻的寓意。其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常用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众多竞争者中表现突出、显露才华。这个成语的结构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关键字“颖”却常常被忽视或误解。
一、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曰:‘善’。……遂定从于楚。……毛遂曰:‘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于是定与楚合从,……赵使毛遂奉铜壶而进之,并因授之以节,使复于秦。”文中“脱颖而出”原指锥子的尖端露出布袋,比喻人的才能或优点完全显露出来。
其中,“颖”字是关键。它的本义是指“锥子的尖端”,引申为“才智、才能”。因此,“脱颖而出”中的“颖”意为“锥子的尖端”,用来比喻人的才能或优点在众人中显露出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比喻意义 |
脱颖 | 脱出袋子 | 《史记》 | 动词 | 比喻人才或才能显露 |
颖 | 锥子的尖端 | 古代器物 | 名词 | 引申为才能、智慧 |
脱颖而出 | 才能显露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成语 | 形容人在群体中表现出色 |
三、拓展理解
“颖”在古代常用于描述工具的尖锐部分,如“针颖”、“锥颖”,后来逐渐引申为“聪明、有才”的象征。在现代汉语中,“颖”也被广泛用于名字中,如“张颖”、“李颖”,寓意孩子聪慧过人。
此外,在一些方言或古文语境中,“颖”还有“明亮、清晰”的意思,但在“脱颖而出”这一成语中,其核心含义仍为“锥子的尖端”,强调的是“显露、突出”。
四、结语
“脱颖而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对个人能力的认可和对卓越的追求。理解“颖”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成语的深层含义,也能在日常使用中避免误读。无论是学习语言还是提升表达,掌握这些细节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