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怎么读什么意思】“束脩”是一个汉语词语,常出现在古文或传统文化语境中。许多人对这个词的发音和含义不太清楚,本文将从读音、释义以及常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束脩”是古代用于表示拜师礼或礼物的一种说法,其中“束”指成捆的物品,“脩”是干肉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指成捆的干肉作为礼物。在古代,学生向老师行拜师礼时,通常会赠送“束脩”,象征尊敬与诚意。
在现代,“束脩”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类文章中,实际生活中已较少使用。它的读音为 shù xiū,注意“脩”字不是常见的“修”(xiū),而是单独的一个字,读作 xiū。
此外,在一些地方方言或特定语境中,“束脩”也可能有其他引申意义,但主流解释仍以“成捆的干肉”为主。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背景 | 现代使用情况 |
束脩 | shù xiū | 古代学生向老师行拜师礼时所送的礼物,通常是成捆的干肉 | 出自《论语》等古代文献 | 多见于古文、文学作品及传统文化相关场合 |
读音 | shù xiū | “束”读第四声,“脩”读第一声 | —— | 需注意“脩”非“修” |
用法 | 表示礼仪、尊重 | 常用于描述古代教育制度 | —— | 不常用,但在文化类内容中出现频率较高 |
引申义 | 有时泛指学费或拜师礼 | 在某些语境中可理解为“学费”或“礼金” | —— | 少见,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
三、结语
“束脩”虽然听起来有些生僻,但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尊师重道的文化传统。了解这个词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和传统文化内涵。在日常交流中虽不常用,但在涉及历史、文学、礼仪等内容时,它仍是一个值得了解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