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宝藏问答 >

道貌岸然历史典故

2025-09-22 20:55:23

问题描述:

道貌岸然历史典故,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2 20:55:23

道貌岸然历史典故】“道貌岸然”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直、严肃,实际上却内心虚伪、行为不端。这个成语虽然常用于批评他人,但其背后也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道貌岸然
拼音 dào mào àn rán
释义 表面上装作正经的样子,实际上却心地不正,行为不端。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夫千金之家,其子必骄奢;百金之家,其子必好游;三十金之家,其子必好斗。”(虽非直接出处,但“道貌岸然”在后世文学中多用于描述此类人物)
延伸意义 多用于讽刺那些表面道学、实则虚伪的人。

二、历史典故溯源

“道貌岸然”并非出自某一部具体的历史文献,而是后世文人根据对古代士人行为的观察与批判而形成的成语。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披着道德外衣、行不义之事的人。

历史上不乏“道貌岸然”的典型人物,如:

人物 简介 典故/评价
董卓 东汉末年权臣,以残暴著称,却常以忠臣自居 虽表面仁义,实则专横跋扈,是典型的“道貌岸然”者
李林甫 唐玄宗时期的奸相,口蜜腹剑,表面恭顺,暗地排挤贤良 史书称其“口有蜜,腹有剑”,符合“道貌岸然”的形象
秦桧 宋代奸臣,主和派代表,表面为国为民,实则卖国求荣 被后人视为“道貌岸然”的典范

三、成语使用场景

场景 示例句子
批评他人 他平时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实则私生活混乱。
自我反思 我也曾在某些场合道貌岸然,只顾表面风光,忽视了内心的真诚。
文学作品 在小说中,作者常用“道貌岸然”来形容那些虚伪的官员或教士。

四、注意事项

1. 使用场合:此成语多用于贬义,不宜用于正面人物或场合。

2. 避免误解:不要将“道貌岸然”与“正直”混淆,前者强调表里不一,后者强调内在品质。

3. 文化背景: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德行”与“言行一致”的高度重视。

五、结语

“道貌岸然”不仅是对人性虚伪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注重内外一致,做到言行合一,避免成为“道貌岸然”的人。同时,也要学会辨别他人是否真正具备高尚品德,而非仅凭外表判断。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典故与常见用法进行整理,结合语言表达与逻辑结构,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增强可读性与真实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