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什么意思】“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高深难懂,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对楚王问》,原文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歌曲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一、
“曲高和寡”原意是指曲调高雅,能应和的人少,后引申为比喻观点或作品高深,能理解的人不多。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作品或言论,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与讽刺意味。
在现实生活中,“曲高和寡”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人脱离实际、不接地气,或者指某些事物过于理想化,难以被大众接受。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曲高和寡 |
拼音 | qū gāo hé guǎ |
出处 | 《对楚王问》(战国·宋玉) |
原意 | 曲调越高雅,能应和的人越少 |
引申义 | 比喻作品或言论高深,能理解的人少;也指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的言论或行为 |
使用场景 | 文学、艺术、思想评论、社会现象分析等 |
褒贬色彩 | 多为中性偏贬义,有时含讽刺意味 |
近义词 | 阳春白雪、孤芳自赏 |
反义词 | 雅俗共赏、通俗易懂 |
示例句子 | 他的演讲内容太抽象,简直是曲高和寡,听众很难理解。 |
三、延伸思考
“曲高和寡”虽然常用于批评,但也不全是负面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表达一种追求卓越、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比如艺术家、思想家往往需要突破常规,才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然而,如果一味追求高深而忽视受众,也可能导致作品失去传播力与影响力。
因此,在创作或表达时,找到“高雅”与“普及”的平衡点,才是更值得提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