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原文及译文】《观月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中秋夜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全文虽短,但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一、
《观月记》通过描写作者在中秋之夜独自赏月的情景,展现了月色之美与内心的宁静。文中不仅有对月亮的细腻描写,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时间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清新,体现了苏轼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怀。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余尝寓居黄州,暇日多游山寺。 | 我曾经住在黄州,闲暇时常常去游览山中的寺庙。 |
一日,夜半起,欲观月,独行于庭。 | 有一天夜里,我半夜醒来,想要看月亮,便独自在庭院中行走。 |
月色如练,清光满地,林影参差,风声飒飒。 | 月光如白色的绸缎,清辉洒满地面,树影交错,风声轻轻吹过。 |
予倚栏而望,心旷神怡,不觉忘返。 | 我靠着栏杆远望,心情舒畅,不知不觉忘记了返回。 |
惟见孤月高悬,照我一身,天地寂然,惟闻鸟语。 | 只见一轮孤月高高悬挂,照在我身上,天地寂静,只听到鸟儿的叫声。 |
此时此景,令人神往,不知身在人间。 | 在这个时刻、这种景象下,让人感到向往,仿佛置身于人间之外。 |
三、文章赏析
《观月记》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富有哲理与美感。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心境。文章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四、总结
《观月记》是一篇极具意境的散文,通过对月夜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敬畏。它不仅是对月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本文适合在静谧的夜晚阅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安宁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