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飞鸟尽良弓藏】“飞鸟尽,良弓藏”是一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成语,原意是说:当猎物(飞鸟)被猎杀完毕后,猎人便不再需要那把好的弓箭了。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一种政治或人际关系中的现象,即在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之后,那些曾经被倚重的人或工具会被抛弃、遗忘甚至遭到打压。
这一说法常用于描述历史上一些君主对功臣的处理方式,尤其是那些在国家危难时立下大功、但在国家安定后却被猜忌、排挤甚至杀害的将领或谋士。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屡见不鲜,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深刻教训。
一、
“飞鸟尽,良弓藏”原本是打猎的比喻,后被引申为政治和权力斗争中的现象。它揭示了一个现实:当一个人的价值被完全利用后,可能会面临被抛弃的命运。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要警惕权力背后的冷酷与无情。
二、表格形式解析
概念 | 含义 | 出处 | 引申意义 | 历史案例 |
飞鸟尽 | 猎物已被捕获,没有再利用的价值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表示目标已达成,不再需要依赖 | 越王勾践灭吴后,诛杀范蠡、文种等功臣 |
良弓藏 | 好的弓箭不再使用,被收藏或丢弃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表示对有用之人的抛弃 | 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蓝玉被朱元璋清洗 |
本义 | 打猎时,猎物被捕尽后,好弓不再使用 | 古代狩猎文化 | 比喻权力结构中的人际关系 | 汉高祖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与处置 |
延伸意义 | 在政治、职场、人际关系中,有功之人可能被边缘化 | 现代社会中的隐喻 | 提醒人们注意权力游戏的残酷 | 清朝雍正对年羹尧的打压 |
三、结语
“飞鸟尽,良弓藏”不仅是古代政治的缩影,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深思的现象。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既要珍惜合作与信任,也要保持清醒,避免因过度依赖他人而陷入被动。同时,它也警示权力拥有者:善待功臣,才能长久稳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