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棣是什么意思】“常棣”是一个汉语词语,出自《诗经·小雅》中的《常棣》篇。它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本文将从字义、出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常棣”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
一、
“常棣”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常棣》。该诗通过描写一种名为“常棣”的植物,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亲情的赞美与感慨。在古代,“常棣”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成为兄弟情谊的象征。
“常棣”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
- 字面意义:指一种木本植物,即“棠棣”,花白色或粉红色,常用于庭院种植。
- 引申意义:借指兄弟之情,强调手足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扶持。
- 文学意象:在诗词中,“常棣”常用来寄托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情感。
此外,“常棣”也常出现在古代典籍中,如《左传》《论语》等,多用于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常棣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字面意义 | 一种木本植物,即“棠棣”,花白色或粉红色 |
引申意义 | 比喻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
文化内涵 | 表达亲情、友情、手足之情,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
使用场合 | 古代诗词、文学作品、典籍中常见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文学赏析、文化研究中,较少直接使用 |
相关诗句 |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
三、结语
“常棣”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中华文化中情感表达的重要符号。它承载着古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悌”思想的核心价值。了解“常棣”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与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