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的下一句】“捐躯赴国难”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全诗为: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展现了古代士人以身许国、不惧生死的高尚情操。在历史长河中,这句诗常被用来赞扬那些为国捐躯、英勇无畏的英雄人物。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曹植《白马篇》 |
作者 | 曹植(字子建) |
朝代 | 三国·魏 |
原文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主题 | 爱国精神、英雄气概 |
二、诗句解析
“捐躯赴国难”意指为了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视死忽如归”则是形容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平常,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义之士的高度推崇。
三、历史中的“捐躯赴国难”精神
人物 | 事迹 | 是否体现“捐躯赴国难”精神 |
岳飞 | 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著称 | 是 |
文天祥 | 南宋抗元英雄,宁死不屈 | 是 |
林则徐 | 虎门销烟,维护国家尊严 | 是 |
邓世昌 | 北洋水师将领,黄海海战殉国 | 是 |
杨靖宇 | 东北抗日联军领袖,壮烈牺牲 | 是 |
四、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当今社会,“捐躯赴国难”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缅怀,更是对当代公民责任感的呼唤。无论是在国家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坚守正义、维护国家利益,都是一种“捐躯赴国难”的精神体现。
五、总结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一句充满豪情壮志的诗句,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在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因为心中有大义。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资料与文学分析,结合表格形式进行整理,旨在提供清晰、易懂的信息,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