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颈受戮词语意思】“引颈受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顺从。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主动伸长脖子,等待被处决的状态,带有强烈的悲壮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引颈受戮 |
拼音 | yǐn jǐng shòu lù |
含义 | 指人主动伸长脖子接受死刑,形容在无法反抗的情况下被迫承受惩罚或死亡。 |
出处 |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君若不察,引颈受戮。”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古代战争、政治斗争中人物的结局。 |
近义词 | 自投罗网、束手就擒、听天由命 |
反义词 | 背水一战、奋起反抗、死战到底 |
二、词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引颈受戮”源于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尤其是针对罪犯的公开处决。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尤其是在面对强权时,个体往往无力反抗,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该词常出现在历史小说、戏曲、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在绝境中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描写忠臣被奸臣陷害、英雄被俘后不屈服却最终难逃一死的情节时,常常会用到“引颈受戮”。
三、现代应用与引申意义
虽然“引颈受戮”源自古代,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也可以用来比喻人在面对压力、困境或不可逆转的结局时,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顺从命运的态度。这种用法更多地出现在文学创作或评论中,强调一种悲剧性的宿命感。
此外,“引颈受戮”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决策的后果,比如在商业竞争、政治斗争中,如果一方过于软弱或缺乏应对策略,可能会导致“引颈受戮”的结局。
四、总结
“引颈受戮”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命运和抗争精神的深刻表达。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时,如何选择应对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走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词语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